來源:經濟日報
年輕人買什麼房?聯徵數據顯示兵分兩路 專家曝原因

年輕族群除較青睞新案之外,屋齡30年以上房子是青年購屋的第二選擇。觀察數據,20~40歲的購屋者中,有2萬3,434件申貸案選擇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,樣本數為10年最高,且占整體年輕購屋者達19.8%,將近二成。
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指出,根聯徵中心數據,2015年20~40歲購屋人所申貸的房貸案件中,屋齡15~30年的物件占比達31%最高,屋齡0~3年者占30%次之。
10年之後,2024年20~40歲購屋人所申貸的房貸案件中,有5萬6,405件是屋齡0~3年的新屋,占比高達47%,此數據不論是樣本數與占比,皆是10年以來最高。與10年前相比,占比大增17個百分點,
賴志昶分析,年輕族群資產較不充裕,早年此類族群購屋,仍是鎖定屋齡較高的低總價物件,此區域體現在數據上,可見2015年近三分之一的年輕購屋者是購置屋齡15~30年的中古屋。

惟近年歷經多次政府打房,市場投資風氣趨緩,首購族成為市場主力,建商也順應市場,推出如低首付、工程零付款等銷售手段,加上比起仍需裝潢或無電梯的中古屋,年輕族群更為青睞新房,因此讓青年購置新案的比例大幅增加。
此外,自2020年以後疫情進入房市大多頭,建商推案集中於4~5年後的2024、2025年大量交屋,2024年因此出現大批新案交屋並申貸等情況。
賴志昶分析,年輕首購族所購置物件逐漸兩極化,購買30年以上房子也竄新高,主因是隨著房價大幅起漲,一部分年輕首購族會選擇自備款較低負擔的預售屋,另外也有不少人購置都會蛋黃區屋齡較高但總價較低的案件。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,預售屋與中古屋各有優缺,預售屋自備款較低,付款較為彈性,適合手中資金有限但收入穩定的購屋族,惟新案房價較高,且也存在交屋品質不符預期等風險。
中古屋則是總價帶較為親民,且實際屋況可見,長期持有地段優越的中古屋,亦可期待未來都更效益,但中古屋可能需支出額外修繕、裝潢費用;整體而言,首購族購屋時,應根據自身財務狀況、風險承受能力及生活需求,仔細權衡兩者優缺,做出最適合自己選擇。
點閱: 6